適應形勢明確新理念 凝聚共識促進新發展
2019-06-26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管理制度的“放管服”給貨運企業“松綁”
《意見》指出,簡政放權是道路貨運領域的重中之重,緊緊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著力減輕企業經營負擔,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是促進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多年來,道路貨運行業既散又緊。由于進入行業沒有“門檻”,吸引了大量社會勞動力,道路貨運和物流成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但同時由于政策管制較多,又束縛了經營者的經營自主權和市場創新活力,加之燃油、人力成本上漲等因素,經營者面臨著經營壓力大、效益下滑等諸多困難,“互聯網 ”運輸服務加快融合、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涌現,使得傳統的管理制度和監管方式已不能適應行業轉型發展的需要。據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統計,當前道路貨運企業利潤率為2%至9%,50%以上的道路貨運企業微利或不盈利。
政府近年來實施的取消4.5噸及以下普通貨車道路運輸證和從業人員資格證、取消汽車貨運理貨員等職業資格許可認定事項、取消車輛強制二級維護、實施貨車“兩檢合并”政策、低危氣體道路運輸管理豁免政策等,已經給道路貨運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意見》提出貨車異地檢驗檢測、車輛年度審驗網上辦理、推廣互聯網物流平臺企業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規范港口經營服務性收費制度、改革危險貨物運輸管理制度、便利新能源車輛通行等,將進一步“松綁”道路貨運企業,實現企業降本減負,提升行業運輸服務水平。
◇加快運輸組織創新貨運企業期盼參與
《意見》指出,加快運輸組織模式創新和規范推動“互聯網 ”新業態的發展,是充分發揮道路貨運在綜合運輸體系中作用的重點工作,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無車承運人新業態、貨運企業聯盟發展是重點,政府主導、行業協會配合、龍頭企業帶動是關鍵。
長期以來,道路貨運行業探索創新的腳步從沒有停止過,小件快運、甩掛運輸、貨運專列、貨運代理聯盟均已存在多年,但需要政府的認可和政策支持,更需要法規制度的規范,道路貨運領域經營行為合法化、規范化在“互聯網 ”背景下得以實現,道路貨運企業期盼在業態快速變化、資本進入行業的形勢下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管理、專業車隊優勢,參與運輸組織模式創新。
2015年以來,交通運輸部會同相關部門聯合開展了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公路甩掛運輸試點工作、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多式聯運三批示范企業的項目以集裝箱多式聯運為主,涵蓋海鐵、公鐵、駝背、陸海、陸空聯運、半掛車滾裝運輸等多種模式;無車承運人試點取得預期效果,《道路運輸條例》及《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管理辦法》已經過廣泛征求意見,頂層設計呼之欲出,必將有力保障新舊動能轉換的規范、有序。目前,多式聯運前后一公里問題正在得到有效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土地、投資等方面政策取得突破;無車承運使貨車司機平均等貨時間從7至10天縮短至8-10個小時,重慶交運、貨車幫等不同業態龍頭企業,以及“大件運輸行業運力共享平臺”等運輸組織創新項目,為道路貨運企業轉型升級樹立了標桿。
◇強化行業治理能力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意見》指出,加強以信用為手段的信息化管理新模式,是今后行業治理創新的有效途徑,將有力推進企業、車輛、駕駛人相關信息的跨部門共享,打破信息孤島和不對稱門檻,打擊車匪路霸和黑惡勢力,利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提高道路貨運市場運行監測分析能力,引導預期、合理調控,需要政府、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發揮各自優勢。
2019年初,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制定涉企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必須聽取相關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意見;交通運輸部多年來在制定行業政策、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全過程,充分聽取行業協會意見,在貨運行業治理、多項示范工程、信用體系建設、行業動態監測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動,行業協會在反對“黃牛”變“紅牛”、參與“司機之家”建設、推進行業企業信用建設、建立行業發展指數等方面,代表行業發聲、維護行業利益和企業權益,已經與政府建立了新型服務與合作關系,對政府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發揮了獨立第三方作用。中國道路運輸協會作為國家5A級行業協會和全國先進社會組織,也將在信用領域積極配合政府,重點做好如下工作:支持政府監管,對政府主管部門已經作出行政處罰披露的不良記錄企業公開曝光,組織行業監督,對經省級道路運輸協會核實、會員企業投訴、破壞行業穩定和市場秩序的會員企業予以警告,回應社會監督,對經省級及以上新聞媒體曝光、存在重大服務質量或安全生產責任的企業進行勸誡。
推動《意見》各項工作部署的規范落地和有效實施,有賴于政府、行業協會、廣大道路貨運企業、全體從業人員共同努力和合力配合,以制度為根本,以企業、車輛、人員為關鍵,以治理創新為手段,適應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凝聚共識、群策群力、篤行實干,堅信我國道路貨運行業必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