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白皮書正式對外發布。白皮書顯示,新世紀以來,中國政府全面深化交通運輸改革,加快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斷提升交通運輸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目前交通運輸進入了各種運輸方式交匯融合、統籌發展的新階段。
白皮書顯示,道路運輸行業的硬件基礎正得到不斷加強,軟件服務水平逐漸提高,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銜接作用日益凸顯。到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交通運輸需要進一步加快發展,充分發揮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作用,當好先行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其中道路運輸行業將在整個綜合運輸體系中發揮極為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硬件基礎能力適應經濟發展水平
經過多年改革發展,多節點、全覆蓋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初步形成,"五縱五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一大批綜合客運、貨運樞紐站場(物流園區)投入運營,運輸裝備發展不斷升級,運輸服務水平顯著提升,科技創新和應用實現重大突破,交通運輸市場體系、管理體制和法規體系不斷完善。
運輸量位居世界前位。2015年,全社會完成客運量194.3億人、旅客周轉量30047億人公里;完成貨運量410億噸、貨物周轉量173690.6億噸公里。鐵路旅客周轉量、貨運量居世界第一,貨物周轉量居世界第二,公路客貨運輸量及周轉量、水路貨運量及周轉量均居世界第一,民航運輸總周轉量、旅客周轉量、貨郵周轉量均居世界第二。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郵政業年服務用戶超過700億人次,快遞年業務量居世界第一,大型網絡購物促銷"雙11"活動單日處理峰值超過1.6億件。管道貨運量達7.1億噸,周轉量達4138.8億噸公里。
運輸服務質量全面提升。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等先進運輸組織模式及冷鏈等專業物流快速發展,集裝箱、廂式貨車等標準化運載單元加快推廣,城鄉物流配送信息化、集約化程度明顯提升,提高了社會物流運行效率。交通運輸安全水平大幅改善,鐵路旅客運輸總體安全水平居世界前列,2015年道路交通萬車事故死亡人數較2005年下降了72.4%。大力提升客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公交優先"戰略扎實推進,全國公交專用車道達8569公里,快速公交系統(BRT)線路長度達3081公里,定制公交、夜間公交等特色公共交通服務產品的新模式不斷豐富,網約出租汽車等新業態快速發展。
運輸服務通達性顯著增強。高速鐵路覆蓋百萬人口以上城市比例達65%。道路客運線路達18.1萬條。全國城市公共汽(電)車運營線路突破4.5萬條,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達105條,運營線路總長度達3195公里。全國鄉鎮快遞服務營業網點覆蓋率達70%。
運輸工具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15年年底,鐵路主要干線全部實現內燃、電力機車牽引,客貨運輸車輛品種和結構均實現升級換代。民用汽車數量達到17228萬輛,公路客貨營運車輛總數達1473萬輛,貨運車輛平均噸位數由6.3噸增加至7.5噸,專用貨車(含甩掛運輸車輛)占比由5.1%提高至27.2%,營運客車高檔化、舒適化和貨運車輛大型化、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
發揮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作用
白皮書指出,中國政府堅持把交通運輸擺在先行發展的重要位置,交通運輸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和改善民生以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發揮了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作用。
支撐經濟增長。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資是經濟穩定增長的助推器,"十二五"期間,中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2.5萬億元。交通運輸網絡的完善和服務水平的提高,推動了經濟運行效率提升,降低了物流成本,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
保障物資運輸。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促進了多種運輸方式順暢銜接和高效中轉,提升了物流體系綜合服務水平,有力保障了煤炭、原油、鐵礦石、糧食等重點物資運輸。開辟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有效保障和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
促進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把推進交通運輸先行發展作為支撐"四大板塊""三大戰略"等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重點任務,積極打通發達地區、中等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之間的聯系通道。促進京滬、京廣、沿海、沿江等綜合運輸大通道以及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港口群形成的經濟帶、城市群,成為中國經濟最具活力、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城際公路客運普及和城際軌道加快建設促進了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城鄉交通一體化讓城鄉經濟融合更緊密。
服務群眾安全便捷出行。推動"平安交通"建設,著力構建科學完善的交通運輸安全體系,運輸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出行由"走得了"向"走得好"升級發展。"春運"等節假日綜合運輸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城市公交出行分擔率穩步提高,舒適度不斷提升。"互聯網 交通運輸"快速發展,提供實時交通運行狀態查詢、出行路線規劃、線(網)上購票、智能停車等"一站式"服務。12328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全面開通。
助力扶貧脫貧。進入21世紀以來,先后實施鄉鎮和建制村通達通暢工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扶貧等10多個專項建設計劃,加大對農村地區、貧困地區交通建設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間,投入車購稅資金超過5500億元支持交通扶貧建設,集中連片特困地區83.8%的縣城通二級及以上公路,86.2%的建制村實現通硬化路。提高貧困地區農村客運車輛通達率,逐步解決了溜索等特殊問題。
有效應對突發事件。交通運輸應急體系在重大自然災害、安全事故等突發事件應急救援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汶川、玉樹等地震災害和南方雨雪冰凍災害中,交通運輸救援隊伍第一時間搶通救災"生命線",為搶救生命贏得寶貴時間。
促進節能減排。大力推進綠色交通建設,與2010年相比,2015年國家鐵路單位運輸工作量綜合能耗下降6%,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下降6.5%。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運輸工具不斷增加,公共自行車系統快速興起。
責任編輯: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