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七項信息化建設形成運輸服務“一張網”
2015-06-09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在日前召開的運輸服務信息化工作現場會上,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兼運輸服務司司長劉小明指出,今后一個時期,運輸服務信息化將由注重滿足行業管理需求提升管理效率,向注重行業治理能力和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并重轉變;由過去各自為政、相互封閉向協同融合、開放共享轉變,全面加快運輸服務各領域信息化建設,著力加強信息資源整合與綜合利用。通過加強信息化頂層設計,強化標準規范引領,統籌推進業務協同,加快形成運輸服務“一張網”、公眾出行“一卡通”、貨物運輸“一單制”、客運服務“一票制”、信息服務“一站式”、服務監督“一號通”的綜合運輸服務信息化體系,為實現信息化引領運輸服務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推動交通運輸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提供重要支撐保障。
>
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
統籌規劃好運輸服務各類信息系統信息資源的共享和整合。運輸服務信息化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整合,要考慮既有系統之間的整合,包括運政系統、聯網聯控、一卡通、聯網售票、從業人員相關系統等,又要考慮既有系統和未來系統的整合,特別是與公安、工信、安監等部門相關信息共享互通,加快研究建立各類信息系統信息互通共享和融合發展機制,整合相關管理部門信息資源。進一步建立健全綜合運輸服務信息化的法規規章和標準體系,重點在公路、鐵路、水路、民航等運輸方式的一些基礎性、關鍵共性方面,研究制定法規標準,加快實現客運服務“一票制”和貨運服務“一單制”,更好推進綜合運輸服務體系建設。充分借鑒一些系統開發可復制的成功經驗,在兼顧各地個性的同時,必須體現全國的“共性”,實現互聯互通,切實避免“信息孤島”問題。
>
加快運政管理系統互聯互通
今年一季度,交通運輸部組織7個省份啟動了運政系統的聯網對接,目前江蘇、湖南、廣東、山西、浙江、重慶等6個省份已實現部分數據的聯通共享。4月底,交通運輸部印發了《關于開展全國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工作的通知》,認真貫徹通知要求,堅持“統一接入”的思路和“先聯后統再提升,邊聯邊用出成果”的工作原則,加快互聯互通。
數據整合。各省將根據運政聯網《接口規范》進行系統聯網改造,實現全國道路運輸行業人、車、戶、路、執法、機構基礎數據在部級層面的接入共享,特別是從業人員信息。加快實現從業人員信息的全國互通,使企業、車輛和從業人員信息動態匹配,加強從業信用管理,實行“黑名單”制度,增強從業人員市場誠信意識,完善失信懲戒、守信激勵機制,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局面,真正實現從業人員的全過程管理。
服務共享。交通運輸部將加快完善部級平臺建設,為各省提供數據查詢、數據下載服務功能。各省按照相關規范和業務需求,通過改造本省系統,更好使用部提供的相關服務。部將加快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年內與公安、工信部門在駕駛人員信息、違法違章信息、車型信息等相關數據的對接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讓各地政府、行業管理部門、企業和社會公眾能夠查詢到人、車、戶等信息,給社會提供更多服務。
業務協同。在建立跨省業務協同機制下,各省根據業務協同接口規范進行改造開發,實現與部級系統的對接,今年年底前基本實現跨區域執法、從業人員備案轉籍等業務的協同聯動。加強省級道路運政系統與聯網聯控系統、包車管理系統、從業人員考試等系統的協同應用和資源整合,讓靜態數據更好的為動態數據應用提供支撐。
應用提升。2016年底前,完成部、省、市、縣四級運政系統在跨區域執法、從業人員管理、營運車輛管理業務的協同聯動,進一步拓展運政系統應用領域,提升應用效果。將互聯網的思維和社會化的評價體系引入到行業管理中來,形成行業自律、公眾參與的多元共治體系,全面提升行業服務和治理能力。
>
切實用好用足聯網聯控系統
從目前看,聯網聯控系統是抓好安全動態監管最重要、最行之有效的抓手,要繼續花大力氣,下大功夫,抓緊抓實,抓出成效。各地將因地制宜,進一步完善聯網聯控體系,督促運輸企業落實監控主體責任,真正將監管落到實處,特別是將工作重點轉移到提高數據質量和應用水平上。
根據3月份的動態監管月報,上海班線客車、旅游包車入網率均達到100%,入網率達到99%的省份只有上海、江蘇、海南等6個省份。離我們的目標還相差較遠,各省將抓緊開展“兩客一危”入網車輛清理排查,交通運輸部通信信息中心配合做好技術支持工作。
積極開展“兩客一危”車輛運政基礎數據的清理工作,實現動態數據和靜態數據的有效結合。根據前6個月各省上報的運政基礎數據情況來看,部分省份“兩客一危”車輛的基數變化幅度較大,全國究竟有多少“兩客一危”車輛仍然是個未知數,嚴重影響了考核的客觀性和監管的準確性。
加強動態監管系統與運政業務管理系統的有效對接,積極做好聯網聯控系統與旅游包車管理系統、客運班線管理系統的結合應用,強化動態監管信息與班線招標、運政管理、年度審驗、質量信譽考核等業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銜接,提升道路運輸安全管理水平。
嚴格落實管理責任。各地針對聯網聯控系統建設應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落實企業、從業人員的責任,切實把這一系統使用好。真正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落實監管人員和營運駕駛員的崗位責任。對監控責任落實不到位的企業,及時下達安全隱患整改通知書,督促運輸企業限期整改到位。對不按要求落實動態監控制度的人員,公開通報,嚴肅處理。對故意弄虛作假的平臺企業,一律列入黑名單,實行市場禁入并公開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