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增速放緩,道路貨運同樣面臨著產能過剩、安全發展水平仍需提升、行業運營環境仍需完善、行業運營組織效率仍待提高、卡車司機生存狀態亟待改善等問題。在眾多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的問題中,貨運與物流企業成本居高不下、盈利水平在低位徘徊等問題,是我國貨運與物流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影響著行業超過3000萬從業者的體面工作、快樂生活。
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對影響我國貨運與物流企業成本的因素進行了調研,在系統回顧行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煉出影響貨運與物流企業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重點對營改增、道路通行費兩個問題進行了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并初步提出政策建議。
>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目前我國社會物流成本仍維持在較高水平,數據顯示,企業物流成本占銷售額的比例,中國為20%~40%,發達國家在9.5%~10%;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中國為18%,美國是8.5%。這成了影響國民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制約因素。其中,過高的道路通行費是阻礙市場公平競爭、抑制企業主體活力、推高社會物流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貨運與物流行業努力改變自身依靠成本價格競爭的粗放式發展模式的同時,政府主管部門從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外部環境入手,創造扶持條件,減輕企業負擔,應該成為行業效率提升、創新驅動轉變,行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推手,更符合“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精神。
我國物流成本主要分為四個部分,耗費占據了很大比重,這凸顯出我國物流產業的資源浪費程度和環境破壞程度。據統計,我國物流成本中燃油費占46%,路橋費占25%,人工成本占14%,車輛保險損耗等占15%。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但產業發展模式和發展質量卻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以美國為例,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物流費用占GDP的比重也較高。
據美國商務部資料統計,在1994年至1998年期間,僅運輸費用就超過5000億美元,占GDP的6%左右,然而美國物流費用占GDP的比例在不斷下降,2013年美國運輸費用占GDP的比重為4.15%,而我國同期此數據為8.6%;包括運輸費用在內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比GDP的比重為8.5%,而我國同期此數據為17.90%,是美國比重的兩倍多,這些數據都說明我國物流成本較高、效率較低,也反映出貨運與物流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體制約束,阻礙了其向前發展。
>
企業成本構成情況
道路貨運企業和運輸型物流企業的主要成本是運輸成本,即完成單位運輸產品應分攤的運輸支出,由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組成。固定成本包括運輸設備的折舊、人員工資等,一般不受運輸活動變化的影響,不隨運輸量改變而變化,相對比較固定,但單位費用水平隨運輸量的變化呈現反比例關系;變動成本是從事運輸時發生的費用,如燃油費、維修費、道路通行費等,與具體的運輸活動直接相關,一般與運輸量的增減成正比。
貨運物流企業成本構成。長期以來,貨運服務屬于低回報、高風險行業,由于經濟進入新常態,貨運與物流企業生存出現困難,以5噸(含)以下的輕型貨車,在載重5噸的情況下,單位道路貨運成本約為0.48元/噸公里。根據中國道路運輸協會調查測算,2015年底全國道路貨運平均價格約為0.55元/噸公里,在沒有扣除稅金等成本的情況下,僅略高于道路貨運成本,一方面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運價長期滯長,造成了企業生存困難和行業就業不穩定等尖銳問題。
>
道路貨運成本構成情況
車輛折舊費。輕型貨車單價2010年平均為6.30萬元,按使用年限10年、凈殘值按5%計算,車輛年折舊費約為5985元。
人員工資。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0年交通運輸業平均工資為40466元。
燃油費。按國家對N1類貨車主流車型平均的測算結果,約為10升/百公里,若車輛報廢年限為10年總里程40萬公里,平均每年4萬公里,消耗柴油4000升,燃油費為25235.55元。
道路通行費包括各種過路費、過橋費、隧道通行費、高速公路費等。由于收費費率往往受到投資規模與結構、管理養護成本、預測交通量、收費路歷程、地區發展水平、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公路收費標準不同。在此,選取東北地區典型高速公路收費標準作研究。
在實際道路運輸過程中,發生的道路交通費用還受路途長短、路徑選擇、地區差異等多種因素影響,通行費平均費用水平無法準確測算。據測算,當前我國現行公路平均收費標準為0.50元/公里,按照此標準計算,年均4萬公里的運輸里程,道路通行費至少應該約為2萬元。
維修費。主要包括車輛日常維護和養護費、修理和更換零部件等及費用,其中更換輪胎費用占比較大。據調研,普通輪胎壽命約10萬公里,車輛報廢標準為10年40萬公里,平均行駛4萬公里,6輪輕型貨車每年需要更換2.4個輪胎,市場單價一般為400元,年均約1000元,根據會員企業反映年均維修費用約為2000元,因此輕型貨車維修費總額為每年約3000元。
主要稅費。主要指的是車輛購置稅、車輛使用稅和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車輛購置稅是去掉增值稅部分后按10%交稅,平均分攤到10年報廢期之中,每年費用大約500元;貨車車船使用稅以載重噸位為計稅依據,每噸16.60元,年均費用200元;交強險一般輕型貨車第一年1800元左右,以后每年如不出險優惠10%。各項累計,主要稅費年均2500元,占比小,波動不大。
因此,以2010年輕型貨車為例的道路貨運成本構成中,人員工資、燃油費和道路通行費比重最大,其中:人員工資占40%以上,燃油費和道路通行費均占20%以上,三項費用占總成本的85%以上;折舊費、維修費等所占比重較小。從成本構成上來看,除人工費和材料費所占比重最高外,道路通行費比重過高,降低道路通行費成本,是降低道路貨運成本的重要內容,可以優化貨運與物流企業成本結構,降低盈利風險。同時,自交通運輸行業實施營改增以來,貨運與物流企業普遍負稅壓力增加,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根據交通運輸部重點聯系企業統計數據,目前典型道路貨運企業的凈利潤僅為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