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國外也有機構提出和北京合作建設動態交通信息服務系統,但最終市交通委還是決定依托行業現有的出租車GPS數據,自主研發當時國內外尚在研究階段的浮動車技術(通過少量裝有基于衛星定位的車載設備的浮動車獲得準確實時的動態交通信息)。在一無設備、二無資金的情況下,交通信息中心向設備廠商借用了兩臺服務器,找到了正在跟蹤研究國外浮動車技術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開展出租車調度業務的北京金銀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2006年4月,這項技術基本完成,1萬余輛裝載GPS的出租車擔任起動態路況監控“任務”。市交通委網站上,國內第一個實時路況系統進行了上線試運行。這套被命名為“交通眼”的系統,每5分鐘更新一次路況信息。這也是這項技術首次通過互聯網為公眾出行服務。
發展 動態交通信息全覆蓋
晨報:5年前,我們提出了下一步目標,就是對老百姓的出行實現全方位、綜合的信息服務,如今這個目標實現了嗎?
杜勇:應該說,北京交通信息服務的提供者不是一個部門,是包括北京市交通委在內,由出租車調度中心、交通信息服務商、移動運營商、廣播電臺、汽車廠商、電子地圖制作企業、終端制造廠商等多部門共同參與推出的服務。
到2008年奧運會前夕,我們已經建立了國內首套基于網站、手機、呼叫中心和車載導航多種發布方式的動態交通信息服務系統,經過不斷的完善,如今這套系統的服務已經從小汽車擴展至公共交通,從車主覆蓋到了大眾。
比如說,實時路況信息發布到導航儀上,使車載導航儀有了“動態導航”的功能,導航過程中不但有擁堵提示,當途經道路擁堵時還能重新計算道路規避擁堵;我們借助北京移動12580平臺,向用戶提供電話查詢路況服務,這個服務一經推出,關注度很高,市民通過12580查詢路況達到整體呼叫量的50%。
今年,北京市交通委在網站便民服務的升級改造計劃中,把路況查詢服務功能首次延伸到手機,公眾可免費下載手機軟件“北京交通眼”,通過手機實時查看城市道路路況。
現在來看,動態交通信息服務基本上實現了多樣化和覆蓋到出行前、出行中全過程的兩個重要突破。
責任編輯: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