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農村客運安全聯合監管長效機制。2010年7月,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公安廳、安監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道路客運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農村客運安全管理實行“縣管、鄉包、村落實”,在明確政府、部門、企業安全生產責任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鄉鎮政府和村級組織在農村客運安全監管中的責任,確立以鎮村為主的屬地化安全管理格局,突出車輛、站場、線路的源頭管理,形成了政府統一領導,鄉(鎮)、企業、部門共同參與的農村客運安全監管責任體系和長效機制。
積極推行客運安全風險保障制度。2010年,以《寧夏回族自治區道路運輸管理條例》修訂實施為契機,在客運企業實行安全風險保障金制度。客運企業按照最低不少于30萬元的標準,設立安全風險保障金,專戶儲存,專項用于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和安全生產設施的購置,提高了城鄉客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積極推廣使用客車GPS動態行駛記錄儀。2007年,提請自治區人民政府出臺《關于全區客運車輛推廣使用GPS動態行駛記錄儀的意見》,利用三年時間在所有班線客車推廣使用GPS汽車動態記錄儀,同時對農村客車GPS終端安裝費實行全免或減半收取,以減輕經營者的負擔。2009年底,實現了所有客車安裝使用GPS汽車動態記錄儀,建立了自治區監控總平臺,區、市、縣三級運管機構監控平臺和企業監控平臺,并通過各級監控平臺,由運管機構監督企業,企業對所屬車輛全程動態監控,極大地提高了客運安全監管水平。
寧夏道路運輸管理機構通過大力推進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進程,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形成了一條條直通走廊,不僅有效解決了農村人口“出行難”、“運貨難”問題,使城鄉之間的客流往來上升,成本降低,而且還在城市與農村客運班線之間,形成了小件物品配送流和信息傳送流。來往于縣城、村鎮之間的城鄉公交客運,不僅讓農民群眾進城務工、購物、探親、看病方便了,而且通過城鄉客運班線車輛,農民群眾可以方便的捎帶化肥、種子、洗衣機等零碎雜物,駕駛員還捎帶繳納話費、給城里上學的孩子帶錢送物等,成了農民群眾的“郵遞員”,這些在過去都是不可想象的,而現在只要是百姓需求的,駕駛員能做到的,都可以變成現實。寧夏城鄉客運一體化的大力實施,改變了農村群眾的生活節奏和模樣,不僅縮短了城鄉之間的距離,方便了城鄉之間的交流,而且成為一項真正便民、利民、富民的好工程。
責任編輯: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