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网/欧美在线资源/a级片一区二区/日韩欧美国产不卡 - 成人日韩在线视频

歡迎回來!登錄免費注冊

交通史話--我國古代車輛發展簡述

2014-01-10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T|T

 

  在遠古時候,人類最早的運輸工具是木棒。后來人類從漁獵時代進入了畜牧時代,某些野獸經過馴化成為家畜,供人役使。馱運物品的牲畜便成了人類的重要運輸工具。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另一種重要的運輸工具"橇" 誕生了。人們在橇的木板底下安放圓木,以滾動代替滑動,相傳"車"就是從橇這種原始運輸工具逐漸演變來的。
  1.歷代車輛簡史
  中國是最早使用車的國家之一。相傳中國人大約在4600 年前黃帝時代已經創造了車。大約4000 年前,當時的薛部落以造車聞名于世。《左傳》說薛部落的奚仲擔任夏朝(約公元前21 世紀-前17 世紀)的"車正"官職。《墨子》、《荀子》和《呂氏春秋》都記述了奚仲造車。夏人的主要活動區域在河東與河南地區,即今山西南部與河南中西部一帶。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師發現的二里頭文化遺址,是典型的夏文化遺跡,其上限恰當夏代建國之初,距今4000 多年。這里出土了大批青銅器,其中大量的刀、錐、鑿、鏟等生產生活用具,說明當時青銅冶煉已有較高水平。這些工具在制造車輛和開辟道路等活動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夏朝已進入了奴隸社會,在其奴隸主政權機器中,牧正主管馬牛的牧養馴育與使用,車正主管戰車、運輸車的制造、保管和使用。可以認為,這車正和牧正,便是我國早期的主管交通的專職行政人員。夏啟登位后不久,打起了"恭行天之罰"的旗號,在假借天神意志去攻伐有扈氏時,就使用了大批的馱畜和戰車、運輸車。夏朝末年,商湯在伊尹的輔佐下,同樣打起了"恭行天之罰"的旗號,作戰中使用了更多的牲畜和戰車、運輸車,討滅暴虐無道的昏君夏桀,建立了商朝(約公元前 16 世紀-前11 世紀)。據史書記載,商的始祖契,是夏禹的同時代人,到其孫相土的時候,商人已能用四匹馬駕車了。傳至相土的曾孫王亥,商人又學會了用牛來駕車。王亥本人曾趕著牛車,到有易氏的地界(今河北中部)去貿易。武丁時期,商朝國力增強,軍隊駕馭大批戰車向南方拓展,一直插入楚國縱深地區。商的末代君主紂王,也曾頻繁出動大量戰車,把疆土向江淮地區拓展。商代戰車的使用已經十分普遍,車輛制造技術也有很大提高,能夠造相當精美的兩輪車了。在河南安陽,曾發掘出那個時代的馬車坑,有一車四馬二人的,有一車二馬三人的,還有一車二馬一人的。根據發掘的甲骨文中的許多"車"字分析表明,商朝的兩輪車已有一轅、一衡、兩軛〔è 厄〕和一輿。如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商朝車模型是一輛精致的兩輪車,顯示出當時造車技術的高水平。公元前1066 年,周武王姬發調集戰車300 乘,勇士3000 人,甲士45000 人,作為主力東征。同時,又征調各附庸國大量兵力來參戰。據《史記·周本紀》記載,不期而會的諸侯有 800 多。等到兵抵牧野(今河南淇縣)時,已有兵車4000 乘了。商紂王聞訊,趕忙從攻伐夷方的前線調兵回來,結果70 萬奴隸兵反戈一擊,商紂王走投無路,自焚而死。周武王滅商后大封諸侯,又接受周公的建議,修建洛邑,開鑿道路,制造車輛,發展交通。西周的車輛有了重大改革。《說文》上說,商代有三匹馬拉的車,謂之驂;周人增加了一匹,謂之駟。河南浚縣辛村周墓出土車12 輛,馬骨竟為72 架,說明已有六匹馬拉的車。特別是到春秋戰國時期,車輛制造業有了更快的發展,我們僅舉幾個史書記載的事例加以說明。《左傳·定公十三年》載:齊衛兩國伐晉,齊侯想夸耀自己車馬的豪華與精良,事先駕上專車"廣乘"去約衛侯赴宴。席間,齊人謊稱"晉軍來襲",齊侯便趕忙邀衛侯乘上"廣乘"。于是兩君合乘一車,車上甲士環列,奔馳了一陣子,齊人又報告:"沒有晉師到來"。這才止住車馬,衛侯松了口氣,齊侯則為他的"廣乘"耐用快捷而得意洋洋。"廣乘"的出現,標志著齊人造車技術的高超。古書還記載:晉人的驛傳車牢固耐用,還善于馴馬,并總結了"養馬經"。秦國的"千乘八返"一事,更是其運輸能力的最好展示。據說秦桓公之子名針,擔心哥哥上臺后加害于自己,把他的財產裝上千輛車乘,10 里一舍,接力運輸,每車八次往返,才全部運到晉國,可見其車輛多且性能好。古書上大書特書的孔子周游列國,子貢出使吳越和晉國,都說明了當時交通便利和車輛的進步。《墨子·魯河》說,春秋各國造的大車,能裝50 石谷子而運轉靈活,即便長途運輸也不折車軸。到戰國時期,車更有了大的改進,特別是車轅開始由單轅改為雙轅,這就更加牢固,載重量也更大了。幾個大國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商業和交通也迅速發展起來,萬戶之邑紛紛建成,車輛往來十分頻繁,大街上"車   〔gǔ股〕擊,人肩摩",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先秦時代的車,總的說來分為"小車"、"大車"兩大類。駕馬、車箱小的叫"小車",也叫輕車或戎車。駕牛、車箱大的叫"大車"。小車除貴族出行乘坐外,主要用于戰爭。戰國時,由于車戰的發達,戰車的多少成為一個國家強弱的標志,有所謂"千乘之國"、"萬乘之國"的說法。小車的制作很講究,上面裝飾有各類金屬配件。那時大車被看作"平地任載之具",只用來拉點笨重東西而已。商周時期的貴族有的把生前所用的車馬連同駕車的奴隸一起殉葬,多的達幾十輛車。
第 1/5 頁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畢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