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
能否微調方案?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大家對提高出租車司機的待遇沒有任何異議。但是網友們普遍有這樣一些問題,就是出租車漲價是否一定要讓乘客來買單?”來自騰訊網的聽證會參加人吳婷,是全部25位參加人中唯一不贊同調整的。她說自己“帶了很多騰訊微博網友的意見和看法而來”。
吳婷援引網友的說法表示,漲價并非是解決打車難的有效途徑。“份兒錢對于企業來說能否公開?漲價是否會帶來空駛,反而會減少司機的收入?”
“現在如果讓我以一個消費者的身份,在方案一和方案二中做選擇的話,我覺得壓力挺大的。”在發言完全結束時,吳婷依然沒有在兩個方案中做出選擇,只是表示,能否出租車公司和政府多承擔一些,而不是一定要消費者來買單。
也有參加人在同意出租車調價方案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來自市人大的參加人、市城市規劃設計院研究院副院長杜立群從規劃的角度解讀調價方案。“北京在上世紀90年代做規劃的時候,確定的出租車數量是58000輛,但這是基于當時的人口基數;現在北京常住人口已經達到2000多萬,出租車總量是不是要增加?”杜立群認為,適當小幅調整可能相對比較穩妥,因此同意方案一,但是他還同時提出了三項“配套措施”。
首先要明確出租車定位,到底是公共交通還是個性化交通,是市場行為還是政府應該補貼的行為;同時應該適當放開出租車的總量和經營牌照。此外,如果這次調整了價格,建議在限定的時間內對方案進行及時評估,看看能不能解決運營效率和高峰時段出車率等現有問題。
而消費者參加人關平和牛志遠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最后一公里”問題。“小區到地鐵、公交站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難,滋生了很多黑車,所以我建議是不是可以將起步價維持在10元錢,但是起步距離縮短到兩公里?”牛志遠建議。
企業:
凈利僅比貸款利率稍高
“出租企業都干了什么?企業的利潤是不是暴利?北京出租車的份兒錢還能不能降?”來自出租企業的參加人、首汽集團的梁海晨用連續三個設問作為開場白。“我知道這些問題是大家十分關心的。”
“根據行業的監審報告,現在單雙班平均單車月成本高達5380元。但是由于行業吸引力差,駕駛員匱乏,我們現在的平均單車月收入才6172元,扣掉所得稅之后的凈利537元,比銀行的貸款利率僅僅高2至3個百分點,談何暴利?”梁海晨表示,正規的出租汽車企業要承擔起安全和服務的責任,維系企業的正常運轉,建立起法人治理結構,有一套規范的企業規章制度,同時需要經營場所、管理團隊、流動資金等等。“這一切都是成本。”
針對有消費者參加人提出的“出租車企業能否壓縮運營成本”?梁海晨予以否定。“單車平均1250元的管理費用,我覺得不僅壓不下來,而且還在看漲。”
梁海晨表示,在政府限定承包金水平、限定企業收入來源的情況下,僅價格人工成本中的各項社保計提,每年都要增長9%以上。企業投入越多,成本越大,利潤越薄。“如果按現在的做法繼續下去,五年的時間單班車就將出現虧損。”
責任編輯: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