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運輸業是一個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道路運輸業同時也是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行業。道路運輸大型優勢企業是道路運輸市場主體中的骨干,搞好交通運輸企業特別是大型優勢交通運輸企業,培育規?;洜I和規范化服務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一、道路運輸企業現狀分析
?。ㄒ唬┙洜I主體多、企業規模小,規模經濟效益難以發揮。
由于道路運輸市場開放初期門檻較低,大量業戶涌入道路運輸市場,使得道路運輸市場供過于求,市場競爭激烈,而相應的退出機制尚未形成,從而造成了道路運輸尤其是貨物運輸行業業戶多、規模小、實力弱、效益差的局面。以道路貨運為例,截至2002年初,我國從事道路貨運的業戶共有302萬家,其中公司制企業僅81萬家,其余221萬家均為個體經營業戶,道路貨運業戶平均每戶3.99人,2.26輛車。經營者之間的惡性競爭,破壞了原有的經營網絡體系,粗放式的經營管理模式降低了道路運輸的組織化程度,從而削弱了道路運輸企業在整個運輸業中的國際競爭力。
?。ǘ┱蟛环脂F象依然嚴重
計劃經濟時期,道路運輸企業隸屬于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在企業改制后,不少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的道路運輸企業依然與相關部門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某大型交通企業改組為集團公司后,其董事長、總經理均為當地交通部門主要領導,而其下屬的客運公司的經理又是當地運管處的領導,政府職能與企業職能不能明確劃分,形成了企業“一只眼瞪著市場,一只眼盯著上級部門”的特殊現象。
?。ㄈ┢髽I辦社會現象依然存在
原有國有道路運輸企業 “大而全”、“小而全”,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生活服務設施繁多,企業為社會承擔了過多的責任,影響了它作為盈利組織的功能發揮。通過剝離非經營性資產等形式,國有道路運輸企業負擔有所減輕,但各種福利保險的社會化管理程度仍然很低,企業辦社會的現象依然存在。
?。ㄋ模┴攧展芾碇写嬖谝欢▎栴}
改制企業財務管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管理職責混淆,部分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運行不夠規范,權責不到位,還有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企業資產流失、財務報告失真等問題。
責任編輯: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