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駁運輸:推進長途客運轉型發展
2014-02-13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交通運輸部自2013年1月起,在北京、上海等13個省份開展了長途客運接駁運輸試點工作,通過一年的試點,接駁運輸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在防止駕駛員疲勞駕駛、提高車輛利用效率、促進客流回升、避免夜間停駛帶來的諸多問題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從長遠看,接駁運輸對于整合長途客運優勢資源,優化運輸組織,促進長途客運轉型升級等具有積極意義。
>
安全、便捷、舒適、現代的
運輸組織方式
接駁運輸是提高長途客運安全水平的重要舉措。近3年來,死亡3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有23.5%與省際道路客運車輛有關;死亡10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有28.6%與省際道路客運車輛有關。長途客運成為群死群傷等重特大事故的多發區。通過實施接駁運輸,篩選一批管理水平高的企業和線路、技術等級高的車輛。并為長途客運駕駛員落地休息提供了制度機制保障和良好的條件,有效預防了駕駛員夜間疲勞駕駛,提高了長途客運的安全水平。去年試點期間,實行接駁運輸的長途客運車輛未發生一起因疲勞駕駛導致的負同等以上責任的重特大事故。
接駁運輸是推進長途客運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近年來,道路客運行業取得長足發展,不僅承擔了民航、鐵路等運輸方式的集疏運任務,而且在中長途運輸中發揮著主力軍作用,但長途客運經營主體分散、管理方式粗放、安全事故多發等問題仍較為突出。因此,加快推進長途客運結構調整、創新運輸組織方式、提高行業技術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推進長途客運轉型升級非常必要和迫切。實行接駁運輸,是長途客運運輸組織方式的重大變革,需要整合長途客運線路資源,提升長途客運企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是推進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成為長途客運企業求生存、謀發展的重要途徑。
去年試點期間,江蘇省選擇了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四家骨干運輸企業共有的經營平臺——江蘇大運,統一實施長途客運接駁運輸試點工作,提高了企業集約化經營水平。目前,江蘇省又整合全省800公里以上的長途客運班線經營權,統一實施接駁運輸,為下一步全省長途客運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接駁運輸是提升長途客運服務品質的有效手段。長途客車凌晨2時至5時停車休息制度的實施,有效降低了長途客運夜間事故發生率,但旅客的出行時間延長,車輛能耗和排放增加,因停車休息引發的社會治安問題日益顯現,與旅客對夕發朝至的出行需求也不合拍,旅客意見很大,許多長途客運線路實載率大幅下降。因此,一些長途客運車輛不執行凌晨2時至5時停車休息制度,帶來較多的安全隱患,同時,也誘發了非法營運現象的抬頭。接駁運輸的開展,為滿足旅客夕發朝至的出行需求,提升長途客運便捷性和舒適性,提供了有效手段,得到了旅客的普遍認同。根據河南、安徽、江蘇等省的客流統計數據,接駁運輸車輛的平均客流量比同類其他車輛上升20%左右。
接駁運輸是發揮長途客運比較優勢的內在需要。近年來,鐵路、民航等其他運輸方式快速發展。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2020年,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2萬公里,省會城市之間平均運營時速將達200公里,高鐵逐漸成網運行;另外,民航也將進一步拓展服務網絡,支線機場數量將持續快速增長。鐵路、民航的快速發展,給長途客運發展帶來較大競爭和沖擊,但另一方面,也為長途客運發展帶來許多衍生客流,由于鐵路、民航覆蓋程度低、運輸價格高,在多數中小城市和一些偏遠地區, 長途客運仍然是人民群眾出行的唯一或最主要方式。目前來看,與鐵路、民航相比,長途客運機動性、靈活性、成本低和門到門的比較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同時,在長途客運車輛凌晨2時至5時停止運行政策的影響下,長途客運客源加速流失,部分道路客運企業開始面臨生存危機。通過接駁運輸,可縮短旅客在途時間,發揮長途客運機動、靈活、門到門的比較優勢,進一步提升道路長途客運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這也是道路長途客運轉危為安、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