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野下的綜合運輸發展
2014-07-08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綜合運輸是一個很老的概念,是隨著交通事業不斷發展,交通方式多樣化而在市場中產生的高級需求,更隨著全球貿易發展變得越來越重要。打造綜合運輸體系,滿足市場日益變化的需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
發達國家如何打造現代綜合
運輸體系
通過觀察研究美國、加拿大和歐盟這幾個綜合運輸做得比較成熟的國家和地區能看出,綜合運輸發展經歷了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是伴隨運輸市場、經濟格局、國際貿易的變化,逐步發展起來的?,F在來看,曾經對全球經濟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的交通技術,普遍認為有兩個,一是寬體波音飛機,它讓人們能長距離飛行;二是集裝箱運輸,讓跨國貨運成為可能。這兩個技術在綜合運輸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百年來,美國一直在思考政府在綜合運輸中應該扮演什么角色。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批美國經濟學家對各種運輸方式的技術成本、比較優勢和服務范圍的實證研究后得出結論,政府管制沒有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基于此,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放松管制,尤其放松航空管制,這個管制帶來的變化到今天來看是非常巨大的。民航管制時期,盡管技術已經能支撐低成本飛行,但只有少數人出行選擇飛機;放松管制后,航空出行變得像坐公共汽車一樣。鐵路也是這樣,放松管制前,鐵路運價高、回報率低,放松管制之后才走上了盈利道路。
因為放松管制,形成競爭市場,其最大的好處是促進以使用者為導向的服務創新,這點是市場能夠發揮重要作用,而政府不會比市場做得更好。美國、加拿大、歐盟等綜合運輸的基礎還是市場化,把原來政府嚴格管制的運輸方式放開經營,促使市場競爭,通過競爭來走向服務多樣化。有了競爭后,市場對于服務需求的判斷非???,并快速反應提供相應的服務。
這時政府應該做什么?回顧美國、加拿大和歐盟所做的工作,主要是解決交通運輸的外部性問題。
外部性包括安全、污染、土地等,這是市場沒有解決和不能解決的;還有就是協調,這也是市場很難做到的。美國曾經出現過一種情況,早期市場沒有管制的時候,鐵路和公路聯合聯營,其直接后果是產生壟斷和價格提高。美國歷史上有一個著名法案,由農民組織起來的協會向國會施壓,要求限制鐵路的壟斷經營。當時,美國東部鐵路路網密集,出現了惡性競爭,東部的鐵路運價競爭到大家都沒有錢賺,這些鐵路公司就在西部和公路運輸聯營,通過壟斷市場賺錢補貼東部,這中間損失的是農民的利益,他們就要求政府限制這些企業的經營行為。后來政府就從這方面開始管制,直到70年代,發現管制約束限制了交通工具技術發展本可以給市場帶來的效益,才逐步放開了管制。
因此,政府要負責解決的是解決壟斷、惡性競爭的問題,做好協調和扶持工作。一個國家的運輸市場總是包括一些子市場,有一些有需求但得不到基本供給的低收入地區還有偏遠地區,從政治社會角度,政府應該提供基本的交通服務,這對于政府而言是合情合理的事,這個補貼和扶持是政府需要做的。國外做這件事有一點很明智,就是設計扶持策略的時候,一定會設計退出機制,因為扶持政策一定會涉及補貼或者交叉補貼,但補貼會引起不合理的弊端,最后導致財政推動低效等問題。所以在扶持上一定會考慮退出機制,因為市場總是在變化,有些地方需要扶持,尤其是交通行業一些萌芽性質的技術,比如現在的電動汽車,你不扶持它沒法發展,但不設計退出機制有可能使得行業將政府的扶持當作低效的保護傘。
還有一個外部性就是安全?,F在回過頭來看,美國、加拿大、歐盟政府在運輸市場上仍然設有準入機制,這種機制比起過去已經降低了非常多,主要考慮的就是安全。一家企業進入市場運營,能否滿足基本的安全要求,這是基本的考量。反而價格方面多種運輸方式是放開的,但也有一些管制,比如英國就有“價格帽”的定價方式,就是典型的政府干預市場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