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服務安全監管不斷加強
安全監管合力初步形成。聯合公安部、安監總局連續3年開展了“道路運輸平安年”活動,初步形成了聯合部署、聯合監管、聯合檢查的整體合力。完善了安全生產季度分析電視電話會議制度、重點省份道路運輸安全通報約談制度和重特大事故調查分析制度。修訂了《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規范》,進一步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
車輛本質安全不斷提升。頒布了《營運客車安全技術條件》,發布了2批350個營運客車安全達標車型。印發了《營運貨車安全技術條件 第1部分:載貨汽車》,推動了主動安全技術在營運車輛的應用。依托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系統,實現了對全國70萬輛“兩客一危”車輛和400余萬輛重型載貨汽車的動態監控。
軌道交通安全頂層設計更加完善。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的意見》,明晰了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的頂層設計和管理舉措。連續3年會同公安部、住建部、安監總局開展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檢查,定期組織有關城市開展交叉互查,督促整改落實。
◇運輸服務治理能力穩步提升
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運輸服務十大信息化系統建設加快推進,道路運政系統已實現31個省份聯網運行;聯網聯控系統“兩客一危”車輛入網率98.9%、上線率94.9%、軌跡完整率88.4%;12328電話系統業務限時辦結率90%左右,回訪滿意率95%以上;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與全國23家平臺公司實現數據對接;道路運輸信用系統、機動車綜合性能檢測系統加快建設。
法規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出臺了《城市公共汽車和電車客運管理規定》《道路客運接駁運輸管理辦法(試行)》等10個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印發了《城市公共汽電車運營安全管理規范》《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等15個國家和行業標準。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運輸服務領域先后下放1項行政審批事項,取消7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在“放管服”改革中,各地大膽創新、主動作為,推出了許多受市場主體和群眾歡迎的舉措。
多方共治善治格局初步形成。在出租汽車改革、無車承運人發展等重大決策中,及時通過第三方機構開展決策風險評估和實施效果評估,取消了評估不合格的54家無車承運企業試點資格;在車輛運輸車治理過程中,探索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充分發揮多方共治、協同治理的威懾力。
2018年要圍繞推進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重點在“九個方面”持續發力,加快推進。
◇持續發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 加快推進重點任務落實
加強部省聯動。部黨組確定的38項運輸服務重點工作,涉及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降成本、補短板、強服務、保安全等多個方面,這些工作要落實到位,必須部省聯動、協同發力才能有實實在在的效果。
明確主攻方向。對20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要聚焦物流業降本增效、新舊動能轉換、公交優先發展、綜合運輸服務、事中事后監管5個方面,加快推進各項政策措施落地;對6項更貼近民生實事,要瞄準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運輸服務問題發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強化督導落實。各地要把細化落實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對38項重點工作、20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6項更貼近民生實事,都要制定可操作、能落地的具體實施方案,分解細化任務,傳導責任壓力,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責任編輯: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