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關于印發《城市公共交通規劃編制指南》的通知(交運發〔2014〕236號)
2014-12-09 來源:運輸司
打印 字號:
T|
T
(七)城市公共交通運營組織。
根據城市公共交通線網規劃和樞紐、場站布局,結合城市交通需求特點,研究確定城市公共交通企業組織模式、線路運行組織和運力配置方案,以及城市公共交通樞紐、場站的運營組織模式。
1.城市公共交通企業組織模式。
按照規模經營、適度競爭的原則,結合城市交通特點和城市公共交通發展需求,因地制宜確定城市公共交通企業數量、構成、經營范圍和運營組織模式等。
2.城市公共交通線路運行組織。
根據城市公共交通運營服務目標和線網規劃,提出線路運營時間、運力配置、發車頻率等指標的原則性要求。
3.城市公共交通運力配置及發展。
分階段確定城市公共交通運力需求總量和運力結構,制定運力調整方案,優化城市公共交通線路運力配置,推廣應用新能源公共交通車輛,保障運力供應,改善運力結構。
4.城市公共交通樞紐、場站運營組織模式。
按照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樞紐、場站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的要求,結合城市公共交通運營組織特點,明確樞紐、場站的所有者、經營者、使用者的職責和相互關系,以及相關運營管理機制等。
(八)城市公共交通支持系統建設。
根據城市公共交通線網規劃,樞紐、場站布局和運營組織方案,確定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安全應急、優先通行和人力資源保障等方面的目標、原則和建設內容等。
1.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建設。
明確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建設目標,確定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建設總體方案,包括城市公共交通運營調度平臺、乘客出行信息服務平臺、行業監管平臺,以及城市公共交通運營數據庫等方面的建設內容。
2.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應急體系建設。
明確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應急體系建設目標,確定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應急體系建設總體方案,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安全防護設施、安全監管與防控、應急保障、應急處置等相關內容。
3.城市公共交通優先通行系統建設。
結合城市公交專用道網絡規劃,明確公交專用道和公交優先通行信號的技術準則、適用條件和建設目標,并提出有關發展建議。
4.城市公共交通人力資源保障系統建設。
分析城市公共交通人力資源保障系統建設相關的體制、機制、環境和政策等方面的現狀與需求,明確城市公共交通人力資源保障系統建設目標和任務,包括人才規模、素質、結構和教育培訓等相關內容。
(九)規劃實施安排。
根據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實際及階段性需求,明確城市公共交通規劃實施的重點任務,制定規劃實施序列安排,測算資金需求。
1.重點任務分析。
根據城市公共交通現狀分析、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等,確定規劃實施的重點任務,提出重點項目的建設目標及要求。
2.實施序列安排。
根據規劃實施的重點任務,提出近、中、遠期規劃實施安排;根據資金、用地等約束條件,對規劃實施安排進行優化,確定規劃實施方案。
3.資金需求測算。
根據城市公共交通規劃方案,測算實施各項任務的資金需求;按照規劃實施方案,測算實施城市公共交通規劃的資金需求總量和分階段資金需求。
(十)規劃預期效果評估。
對規劃方案實施后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和技術水平,以及相應的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的預期效果進行綜合評價,為規劃方案的優化調整提供依據。
1.服務水平。
根據相關標準規范要求,對規劃方案實施前后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進行分析評估。
2.技術水平。
根據相關標準規范要求,對規劃方案實施前后城市公共交通線網、場站、車輛裝備、運營組織、乘客出行信息服務等方面的技術水平變化情況進行分析評估。
3.經濟影響。
分析城市公共交通規劃實施所投入的經濟社會資源及其產生的宏觀經濟效果,評估城市公共交通規劃實施對行業發展、區域及宏觀經濟發展的貢獻。
4.社會影響。
分析評估城市公共交通規劃實施所產生的社會影響效果、程度、范圍,以及涉及的主要社會組織和群體等。
5.環境影響。
分析評價城市公共交通規劃實施對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的效果,特別是對推進節能減排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