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案制定。
1.城市公共交通線網規劃方法。
城市公共交通線網規劃可采用點線面要素層次分析法、功能層次分析法、逐線規劃擴充法和主客流方向線網規劃法等技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1)城市公共交通發展需求預測。
(2)擬定城市公共交通走廊。
(3)形成城市公共交通線網總體規劃方案。
(4)城市公共交通線網規劃方案評價與優化。
(5)確定城市公共交通線網規劃方案。
2.城市公共交通樞紐、場站布局方法。
城市公共交通樞紐、場站布局一般可采用經驗選址法、連續型選址模型和離散型選址模型等技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1)城市公共交通樞紐、場站需求預測。
(2)形成城市公共交通樞紐、場站初始布局方案。
(3)確定城市公共交通樞紐、場站的功能、設計能力和用地規模等。
(4)確定城市公共交通樞紐、場站布局方案。
(五)評價方法。
服務水平評價可采用模糊綜合評判法、層次分析法等方法。
技術水平評價可根據技術要素遵循的相關標準規范要求,根據其發展變化情況進行分析評估。
社會影響評價可采用公眾參與評價方法,包括利益相關者識別、利益構成及影響、利益相關者參與等內容。
經濟影響評價可采用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宏觀經濟遞推優化模型、地方投入產出模型、系統動力學模型和動態系統計量模型進行定量分析。
環境影響評價可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分析評價城市公共交通對改善城市環境的效果。
四、規劃編制主要成果
城市公共交通規劃成果應包括規劃文本、規劃圖集、規劃研究報告、專項調查報告和基礎資料匯編等。此外,可根據實際需要,編制規劃簡本、規劃表冊和專題報告等。
(一)規劃文本。
規劃文本應以條文方式概括規劃結論,文字表達應規范、準確、清晰,內容明確簡練,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規劃文本編寫大綱包括:
1.總則。包括編制依據、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范圍等。
2.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現狀。包括發展概況、現狀評價結論和問題總結等。
3.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戰略。包括發展環境分析結論、功能定位、戰略任務、發展模式選擇等。
4.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目標。包括總體發展目標、階段目標、基礎設施發展目標與結構,以及運輸服務及支持系統的發展目標等。
5.城市公共交通線網規劃。包括各種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線網規劃方案與規模結構等。
6.城市公共交通樞紐、場站布局。包括樞紐、停車場、保養場、城市公共交通站點和加油(氣)及充電站的布局方案等。
7.城市公共交通運營組織。包括企業組織模式、線路運行組織、運力配置與發展,以及樞紐、場站運營組織模式等。
8.城市公共交通支持系統建設。包括智能化、安全應急、優先通行和人力資源保障等。
9.規劃實施安排。包括重點任務、規劃實施序列安排和資金需求測算等。
10.規劃預期效果評估。包括對規劃方案實施后預期達到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技術水平,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帶來的經濟影響、社會影響、環境影響等進行綜合評估的結論。
11.規劃實施保障措施。包括規劃實施的組織保障、資金保障、用地保障、科技支撐、票價及補貼、綠色出行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措施。
(二)規劃圖集。
規劃圖集是指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現狀和規劃方案相關圖紙的總集。規劃圖集所表達的內容與要求應與規劃文本一致,并標注圖名、比例尺、圖例、繪制時間等。
規劃圖集主要包括:
1.城市公共交通規劃范圍圖。
2.城市公共交通線網現狀圖。
3.城市公共交通樞紐場站現狀圖。
4.城市公共交通主要客流走廊分布現狀圖。
5.城市公共交通主要客流集散點分布圖。
6.城市公共交通走廊布局圖。
7.城市公共交通線網規劃圖。
8.城市公交專用道網絡規劃圖。
9.城市公共交通樞紐、場站布局圖。
10.城市公共交通規劃實施圖。
11.其他重要的展現規劃思路和規劃內容的圖。
(三)規劃研究報告。
規劃研究報告應按照編制內容要求,詳細說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法和分析過程,作為規劃文本的支撐。
規劃研究報告編寫大綱包括:
1.概述。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規劃的背景情況和必要性、規劃的目的和意義、規劃工作過程、工作依據、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主要內容與思路,以及規劃的主要結論等。
2.城市公共交通發展背景分析。包括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城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狀況等。
3.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現狀分析。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現狀綜述、發展狀況評價,以及發展問題分析等。
4.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戰略分析。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環境,明確戰略任務,設計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模式。
5.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目標。包括研究和制定城市公共交通總體發展目標和階段目標、基礎設施的發展目標和結構、服務及支持系統的發展目標等。
6.城市公共交通發展需求預測。包括城市公共交通需求分析、客流預測、主要指標確定等。
7.城市公共交通線網規劃。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走廊識別和線網總體設計,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城市快速公共汽車交通線網、城市公交專用道網絡、城市公共汽電車線網,以及其他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線網、線路的規劃方案與評價優化等。
8.城市公共交通樞紐、場站布局。包括城市公共交通樞紐、停保場、公共交通站點、加油(氣)及充電站等的布局。
9.城市公共交通運營組織。包括城市公共交通企業組織模式,線路運行組織,運力配置及發展,樞紐、場站運營組織模式等。
10.城市公共交通支持系統建設。包括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安全應急、優先通行和人力資源保障等。
11.規劃實施安排。包括規劃重點任務、規劃實施序列安排和資金需求測算等。
12.規劃預期效果評估。包括對規劃方案實施后預期達到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技術水平,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帶來的經濟影響、社會影響、環境影響等進行綜合評估的結論。
13.規劃實施保障措施。包括規劃實施的組織保障、資金保障、用地保障、科技支撐、票價及補貼、綠色出行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措施。
(四)專項調查報告。
專項調查報告應詳細說明調查方法、調查過程,并對調查數據進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內容包括居民出行調查和城市公共交通運行狀況調查。
專項調查報告編寫大綱包括:
1.概述。包括調查的背景、目的、范圍、內容、抽樣方法、組織實施及主要結論等。
2.基本信息調查。包括個人和家庭構成、收入水平、居住地、機動車保有情況等。
3.交通出行特征調查。包括出行量、出行頻率、出行的時間和空間特征、出行方式選擇、出行目的、交通OD(起訖點間交通出行量)等。
4.線網調查。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線網功能層次結構、線網布局、線路長度、線網密度、線路重復系數、非直線系數、覆蓋率、線網通達性等。
5.城市公共交通運力調查。包括運力的總規模、運力結構、運力配置,以及車輛的車齡和完好率等。
6.客流調查。包括城市公共交通乘客的出行起訖點、出行時間,以及客流總體分布特征等。
7.乘客滿意度調查。包括乘客對票價、出行信息服務、運行正點率、運營速度、候車時間、換乘便捷性、乘車舒適度等方面的評價情況。
8.其他調查。包括交通核查線調查、車速調查、城市公共交通站點乘降量調查等。
9.附件。包括各類調查數據結果匯總等。
(五)基礎資料匯編。
基礎資料匯編主要包括相關政策文件、基礎資料和參考資料等。